权威·专业·专注
  • 产品
  • 求购
  • 企业
  • 报价
  • 资讯
  • 行情
    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木业资讯 > 木业要闻 > 正文

    喜见万山绿——三都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纪实

      时间:2006-06-22 00:00:00  来源:贵州日报  点击:1857 次  字号【
      水乡五月,绿染山川,茂林修竹,生机勃发。穿行都柳江两岸茫茫林海,犹如步入百里画廊,国家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来的领导不禁啧啧称赞:贵州十大林区县名不虚传!同行的专家也欣慰地说,三都自治县取得的林业生态建设成就,不仅为水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福祉,更为都柳江下游乃至珠江的生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切来之不易,是三都林业工作者和30多万水乡人民披星戴月,默默挥洒汗水,辛勤付出的结果。”在赞誉面前,三都自治县林业局局长潘国勘说。   此前,虽然三都森工生产产量较高,但走的一直是原木生产为主的道路,森林覆盖率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世纪之交,随着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使三都这个林区大县面临极大的挑战。2003年该县林业局领导班子调整以后,以潘国勘为局长的新领导班子,从当地实际出发,提出全县林业工作重心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坚持“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9字方针,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实行林业建设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三都建立健全了各级政府林业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奖惩机制,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   二是加大林业科技含量。三都积极探索新的造林模式,林业科技含量不断加大,使林种结构日趋合理。迅速建成一批种苗科技基地,大力推广容器苗木造林,植树造林成本大大降低。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工程质量。实行造林工程公开招投标,做到层层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四是坚持依法治林。通过强化森林公安和森林资源管理等执法机构队伍建设,理顺了管理体制。有效遏制了乱砍滥伐、乱占林地等违法活动。   强有力的措施之下,三都林业生态建设由此掀开了崭新的篇章。2001年至2005年,三都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6.9万亩,封山育林8.1万亩,森林面积达19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3%以上,5年扩张5个百分点。2002年至2005年,三都共实施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16多万亩,直接受益农户22598户。“十五”期间,三都珠江防护林体系工程完成6.15万亩,其中珠防工程人工造林4.15万亩,九万大山人工造林2万亩。   借助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良机,三都大力调整林业结构,打造竹产业,到2005年,已完成以麻竹和楠竹为主的营造林12.8万亩,全县竹业已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基地化的格局,同时新增特色精品水果九阡李种植面积2万亩。目前,三都还拥有商品林基地8.1万亩,经果林基地2.2万亩。既一举解决了林区各族群众的生存问题,又造就了秀美山川。   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三都随之应运而生的是年产3万立方米的中密度纤维板厂,年产1.5万立方米细木工板厂,九阡甜李、大河农场脐橙等一批木材和精品水果生产深加工企业;以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都柳江百里林海为代表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林业产值由“九五”期末的2696万元增加到1.1亿元,林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如今在三都,林业政策不断深入农村,出现了联合经营、股份合作、中幼林有偿转让等新的经营形式,形成了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生态建设,国家、集体、联营、个人多种林业经营新格局。   面对三都林业建设这些年来取得的成就,潘国勘局长认为:“虽然三都林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也逐渐被社会认可。但在认识、管理及发展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要按照全省的林业生产布局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即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拳头产品,为后阶段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打算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林业产业化模式,发展壮大林业产业,延长产业链。并抓好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产品加工业。抓好林业体制改革,科技兴林和依法治林。建设好速生丰产林、高效经济林、苗木花卉、森林旅游四大产业。 莫定武 王太师

    微信关注中国木材网

    木材网讯小程序



    本文关键字:

    分享到:
    Copyright©2018 Chinatimber.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01351 ICP备案:粤ICP备14005127号
    会员客服QQ:点击联系  广告合作QQ:点击联系  木材QQ群:中国木材网QQ群